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陀樟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普陀樟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tozhua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9/T 29-2018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是浙江省舟山市的一项地方标准,为普陀樟的育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育苗
1. 种子处理: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在播种前需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进行沙藏催芽。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2. 播种时间: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气温逐渐回升,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扎根。
二、扦插育苗
1. 插穗选择: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长度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保留2-3个节间。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又不会因枝条过长导致水分流失过多。
2. 扦插基质:推荐使用珍珠岩与泥炭土按1:1比例混合配制的基质。这种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满足插穗生根的需求。
三、苗期管理
1. 浇水施肥:幼苗出土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每月施一次稀薄液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2.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圃内是否有病虫害发生迹象,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清除。可采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子处理到后期管理等多个环节,遵循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普陀樟育苗的成功率,为后续造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