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杆菌介导甜菜遗传转化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甜菜的遗传转化研究及相关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Be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044—2020农杆菌介导甜菜遗传转化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甜菜遗传转化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农杆菌介导的甜菜遗传转化操作进行了规范,为提高甜菜育种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材料准备方面,标准要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甜菜外植体作为受体材料,并规定了外植体的大小应控制在0.5-1.0厘米之间。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外植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同时减少污染风险。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要求使用适合甜菜组织培养的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实验需要添加适宜浓度的植物激素。
其次,在农杆菌菌液制备环节,标准明确规定了菌液浓度和共培养时间。具体而言,菌液OD600值应保持在0.6-0.8范围内,共培养时间为15-30分钟。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农杆菌有效侵染外植体,同时避免过度侵染导致细胞损伤。另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严格控制预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以创造有利于转化发生的环境。
再者,在筛选和再生阶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筛选剂浓度及更换频率。例如,筛选剂浓度通常设定为50-100毫克/升,每隔7-1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这样做既能有效抑制非转化细胞生长,又不会对外植体造成不可逆伤害。此外,标准还建议采用逐步降低筛选剂浓度的方法来促进再生植株的形成。
最后,在遗传稳定性检测部分,标准指出需通过PCR扩增或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目标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甜菜基因组中。并且强调至少要选取三个独立转化事件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可靠性和重复性。同时,还要求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遗传稳定性评估,确认其能够稳定遗传。
综上所述,《DB15T 2044—2020农杆菌介导甜菜遗传转化技术规程》从材料准备、菌液制备、筛选再生到遗传稳定性检测等多个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为开展高效精准的甜菜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规定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甜菜育种水平,也为其他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