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麦吊云杉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油麦吊云杉的育苗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K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867-2020《油麦吊云杉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油麦吊云杉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流程,确保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中明确指出,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具体要求包括:土壤pH值应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此外,苗圃地需经过深翻整地,施足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这一条文强调了苗圃地选择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培育健康苗木的基础。
种子采集与处理
对于种子的采集,标准规定应在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收,确保种子质量。种子采集后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清理工作,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在种子处理方面,建议采用低温层积法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这一部分特别提到,种子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种子受到损害。
育苗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容器育苗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苗木根系不受损伤。容器规格通常为长×宽×高=8cm×8cm×10cm,填充基质时要注意均匀分布,保证苗木生长空间充足。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到3倍。同时,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定期浇水施肥,促进苗木健康成长。
造林技术
在造林阶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造林密度要求,即每公顷种植数量不应少于1111株。造林前要对造林地进行全面的整地工作,清除杂草和石块,回填表土,确保土壤疏松透气。造林季节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苗木成活。造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障苗木健康生长,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病害方面,要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在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应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导致病虫害加重。
技术培训与推广
最后,标准提出要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普及先进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推动标准的有效实施。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油麦吊云杉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共同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以上是对DB63/T 1867-2020《油麦吊云杉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读。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高油麦吊云杉的育苗质量,还能有效提升造林成效,为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