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台黄茶种植和加工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台黄茶的种植、加工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of Tiantai Yellow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0T 27—2018《天台黄茶种植加工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天台黄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提升茶叶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建园
标准规定了种植区域应选择在海拔200-6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的丘陵地带。土壤pH值应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要求园地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且便于灌溉。强调要合理规划道路、排灌系统和防护林带,确保茶园生态环境良好。
二、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
推荐使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如“中黄1号”、“中黄3号”。种苗需从正规育苗基地采购,要求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提倡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培育种苗,扦插基质选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按3:1比例混合,保持湿度80%-90%,温度控制在20-25℃范围内。
三、种植密度与方法
建议每亩栽植2000-2500株,行距1.2-1.5米,株距0.5-0.6米。采用双行条栽法,即在同一行内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两株苗。种植时挖定植穴,深度20-25厘米,直径30-40厘米。将苗木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然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四、肥水管理
每年施用有机肥2-3次,每次每亩用量1500-2000公斤。结合修剪施肥,春季以氮肥为主,促进新梢生长;夏季适量补充磷钾肥,增强抗逆性;秋季重施有机肥,为越冬提供养分。灌溉方面,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干旱时及时补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五、修剪整形
幼龄茶园实行\"以养为主,以剪促养\"的原则,轻剪为主,每年修剪一次。成龄茶园采取\"春茶后重剪,夏秋茶轻剪\"的方式,剪去冠幅三分之一左右,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对于衰老茶园,则实施重修剪或台刈更新,保留主干高度30-50厘米。
六、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定期检查茶树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合理修剪、清洁田园等。化学防治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避免药物残留超标。提倡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控制害虫数量。
七、采摘标准
鲜叶采摘应遵循\"早采嫩采勤采\"的原则,一般在芽头完全展开至驻芽初展期间进行。不同等级茶叶的采摘标准如下: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
二级:一芽一叶开展;
三级:一芽二叶初展。
八、加工工艺
加工流程包括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萎凋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6-10小时,以叶片失水率20%-30%为宜。杀青采用蒸汽或滚筒式杀青机,温度控制在220-250℃之间,时间2-3分钟。揉捻压力适中,时间为30-40分钟。干燥分初烘和足干两个阶段,初烘温度80-100℃,足干温度50-60℃,直至含水量降至6%以下。
以上内容是对DB3310T 27—2018《天台黄茶种植加工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提高天台黄茶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