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格管控的技术要求、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进行严格管控的技术指导与管理。
Title:Risk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ultivated Land Soil - Strict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263.4-2020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严格管控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耕地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污染物的严格管控和修复活动。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污染物种类,确保了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严格管控区:指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但未达到修复目标值的区域。这一定义为后续的管控措施提供了明确的操作基础。
- 风险筛选值:是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可能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临界值。风险筛选值的设定为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管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修复目标值:是指通过工程或其他手段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降低到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水平。修复目标值的设定是修复工作的最终目标。
3. 严格管控措施:
- 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对于严格管控区,应禁止种植水稻、蔬菜等直接食用农产品,以防止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这一措施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 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改种棉花、油料作物等非食用农产品,或者种植绿化植物,以减少重金属暴露的风险。调整种植结构不仅有助于降低风险,还能保持土地的经济价值。
- 实施农艺调控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H值等方法,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这些措施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条件,有效减少了重金属的危害。
4. 监测与评估:
- 定期监测:要求对严格管控区的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管控效果。定期监测是确保管控措施持续有效的重要手段。
- 动态调整: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管控措施,必要时启动修复程序。动态调整机制保证了管控措施能够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5.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 信息公开:要求将土壤污染状况、管控措施及效果等信息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信息公开增强了透明度,提高了公众的信任度。
- 公众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土壤污染治理过程,提高社区意识和责任感。公众参与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对DB44/T 2263.4-2020中关键内容的深入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控制和修复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