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黄秋葵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种育苗、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山地黄秋葵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llside Yellow Ok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054-2018《山地黄秋葵栽培技术规范》是浙江省衢州市针对山地黄秋葵种植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要求种植区域应选择海拔高度在300米至600米之间、坡度小于25度的山地。土壤类型以红壤或黄壤为主,pH值应在6.0至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这些条件能够保证黄秋葵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关于品种选择,标准推荐使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需符合GB/T 3543.2的要求,即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此外,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汤浸种和药剂拌种,以减少病害发生。
在整地施肥环节,要求深耕细耙,确保土层疏松且无大块土坷垃。基肥施用量为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至45吨,并配合适量磷钾肥。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分次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营养生长,中后期增加磷钾肥比例以利于开花结果。
定植时株行距设定为40厘米×60厘米,每穴栽植一株。定植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并覆盖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保湿保温。同时要注意检查幼苗成活率,对于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
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灌溉排水的重要性。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则要加强排水防止积水造成烂根。另外还需定期除草松土,改善通气性和保水性。
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手段降低病原基数;选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防控。
采收期的确定也很关键,一般从开花后7天到10天开始采收嫩荚,采收频率为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植株,采摘下来的果实应及时预冷处理并尽快销售或加工。
以上就是DB3308/T 054-2018中一些核心内容的具体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