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及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及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etilla Striat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052-2018白及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起草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白及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白及”是指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是传统中药材之一。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确保了行业内对于白及的基本认知一致。
二、产地环境
标准强调白及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pH值以5.5至6.5为宜。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求无工业污染源。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保证白及生长良好,提高药材质量。
三、种苗繁育
在种苗繁育方面,标准建议采用组织培养法或者分株繁殖的方式。组织培养法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健康种苗,而分株繁殖则更适用于已有一定规模种植基地的情况。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注意保持种苗的新鲜度和活力,避免病害传播。
四、栽培管理
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种植约30株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要定期除草松土,适时追肥,特别是在生长期后期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促进根部发育。此外,还需注意灌溉排水,防止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五、病虫害防治
针对白及常见的病虫害如黑斑病、软腐病以及蚜虫等,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并提倡物理诱杀手段,比如设置黄板诱捕器等。
六、采收与加工
关于采收时间,标准推荐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采挖。采挖时要小心操作,尽量减少对地下块茎损伤。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清洗、去皮、切片或整块干燥处理。干燥过程需控制温度在40℃~50℃之间,直至含水量降至10%以下,确保药材品质稳定。
综上所述,《DB3308/T 052-2018白及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白及生产的全过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白及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