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商品鲟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商品鲟的淡水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turgeon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商品鲟养殖技术规范》(DB3308/T 047-2018)是浙江省衢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商品鲟的养殖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鲟鱼养殖的水质、水温、溶氧等基本条件。例如,水源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即饮用水的标准,确保无污染且富含氧气。水体温度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0℃至25℃之间,以促进鲟鱼健康成长。此外,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这是维持鲟鱼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
饲料投喂管理
关于饲料的选择与投喂,《规范》指出应选用符合NY/T 754标准的配合饲料,并根据鲟鱼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成分比例。幼苗期宜采用高蛋白低脂肪饲料,而成鱼则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同时强调每日分多次少量投喂,避免一次性过量导致水质恶化。
疾病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疾病发生,《规范》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以及日常卫生管理措施。建议定期消毒池塘或网箱,并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并记录相关情况,确保用药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水质监测与维护
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鲟鱼养殖效果,因此《规范》特别强调了持续监控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换水量及排污频率。当遇到极端天气变化时,还需加强巡查力度,必要时采取紧急应对策略如增氧机辅助供氧等手段保障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商品鲟养殖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建场到最终收获整个流程的关键环节,还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这对于推动当地特色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