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大田设施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播种及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的大田设施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en-field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Morel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羊肚菌大田设施栽培技术规程》(DB3308/T 046-2018)是由浙江省衢州市发布的关于羊肚菌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衢州市范围内采用大田设施栽培羊肚菌的生产活动。这表明本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衢州地区的大田环境下,利用设施条件进行羊肚菌种植的技术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
1.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门羊肚菌科的一种食用真菌。
2. 大田设施栽培:指在露天农田上搭建简易或半永久性保护设施来种植羊肚菌的方式。
三、环境条件
1. 温度:羊肚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0℃至20℃之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范围内最佳。
3. 光照: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但避免强直射阳光。
四、品种选择
应选用经过审定并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新优品种,并且要确保种子来源正规可靠。
五、栽培管理
1. 土壤准备: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pH值控制在6.5左右。
2. 种植密度: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20克干菌种。
3. 水分管理:初期保持湿润状态,后期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以促进菌丝生长。
4. 施肥:基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追肥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六、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如覆盖防虫网等手段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七、采收与加工
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且颜色变深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及时进行清洗整理,并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保存。
以上就是对《羊肚菌大田设施栽培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详细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