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水电站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流量确定方法、工程措施、监测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小水电站的生态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mall Hydropower
中国标准分类号:F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17—2019小水电生态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小水电站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浙江省内小水电站的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进行解读:
一、总则
该部分内容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小型水电站工程的生态保护工作。它强调了在小水电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二、规划设计阶段
在规划设计阶段,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明确项目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点;其次,在选址时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及敏感区域;再次,规划方案中应当包含完整的生态保护措施计划,比如设置鱼类洄游通道、建设人工湿地等设施来改善水质条件。
三、施工期管理
施工期间是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时期。标准规定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并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例如,在开挖作业时要采取湿法作业以减少扬尘污染;对于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要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排放管理,确保达标后才能排入外界环境。
四、运行维护阶段
进入正常运营后,仍需持续关注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此,标准建议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大坝上下游水质状况以及河床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则应及时调整运行模式或加强治理力度。此外,还鼓励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退役处置
当小水电站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关闭时,也必须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这包括但不限于拆除建筑物、恢复原地貌、清理残留污染物等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边环境造成的长期损害。
总之,《DB33/T 117—2019小水电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小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为保护绿水青山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