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药剂选择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松林中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unk Injection to Control Pine Wil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72─2017《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了松材线虫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标准第4.1条,当发现松树出现针叶褪绿、枯黄、脱落等现象,并且木质部有蓝变特征时,应怀疑为松材线虫病。这一规定强调了观察病害症状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病原体特征,确保准确判断病情。
其次,在药物选择方面,标准第5.1条规定了用于树干注药的药剂必须是国家批准的高效低毒产品,并且要求药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持效性。这不仅保障了治疗效果,还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再者,关于树干注药的操作流程,标准第6.2条指出,注射孔应避开主枝分叉点以上部位及根颈处,孔深约为树干直径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孔间距为10厘米左右。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确保药液均匀分布于树木体内,提高治疗效率。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后续监测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按照第8.1条的要求,在完成注药后的一年内,需要定期检查树木恢复情况,包括新芽生长状况以及是否有新的病害迹象。如果发现异常,则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上述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规程》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详尽而具体的指导,对于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