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曼地亚红豆杉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axus Med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62─2017《曼地亚红豆杉栽培技术规程》是浙江省丽水市制定的地方标准,规定了曼地亚红豆杉的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苗繁育
标准指出,种苗繁育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树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具体来说,种子采集应在果实成熟期进行,通常为每年9月至10月间。采集后需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以保证种子质量。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者福尔马林熏蒸。此外,苗床准备也很关键,要求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播种时要保持适当的株行距,以便幼苗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和养分。
二、造林
造林密度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管理和产量。根据标准建议,初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公顷1650至2250株之间。造林季节宜选在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苗木成活。造林前应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并施加基肥,常用的有机肥料有农家肥、堆肥等。定植时要注意保护好根系,避免损伤,同时确保苗木直立稳固。
三、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确保曼地亚红豆杉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期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水分和养分;二是适时追肥,在生长旺盛期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促进枝叶茂盛;三是合理修剪,去除病弱枝条和过密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灌溉排水,干旱时应及时补水,雨季则要注意排除积水,防止烂根现象发生。
四、有害生物防治
针对曼地亚红豆杉常见的病虫害,如叶斑病、蚜虫等,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叶斑病,可以采用波尔多液喷洒预防;发现蚜虫危害时,可选用吡虫啉类药剂进行喷雾杀灭。另外,还强调要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就立即采取措施,切勿等到病情严重才开始治疗。
五、采收加工
当曼地亚红豆杉达到一定年龄后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休眠期,此时植物体内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采收后的原料需要经过清洗、切片等初步加工步骤后再进一步干燥保存。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总之,《曼地亚红豆杉栽培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指导,有助于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的生产效益,同时也为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