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的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制备、栽培季节与方式、培养料配方与配制、菌棒制作、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低海拔高温香菇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Temperature Shiitake Mushroom at Low Altitu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低海拔地区高温环境下香菇栽培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从品种选择、栽培环境到管理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规定,对于提升香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香菇菌种。例如,推荐使用L808、武香1号等经过实践验证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不仅适应性广,而且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出菇性能,这是保证栽培成功的基础。
关于栽培环境,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是温度控制,建议将菇棚内温度维持在20-25℃之间,超过此范围需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其次是对湿度的管理,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范围内,湿度过低时应及时喷雾加湿。此外,还强调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流通,防止病虫害发生。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特别指出了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覆土厚度要适中,一般为2-3厘米,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效果。二是水分管理,采用间歇式喷水方式,避免长时间积水导致烂棒现象。三是适时追肥,可在出菇期适量施用磷钾肥,促进子实体发育。
另外,标准还对病虫害防治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防控。比如通过合理布局、清洁卫生来减少病原菌滋生,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最后,标准强调了采收时机的选择。当香菇菌盖展开三分之二且边缘稍有下卷时即可采收,此时风味最佳、营养价值最高。采收后要及时分级包装,尽快销售或加工处理,防止变质损耗。
总之,《DB3311T 52─2016》从多个维度为低海拔高温地区的香菇栽培提供了科学指导,从业者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