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板栗主要病虫害的生态控制技术要求,包括预防措施、物理控制、生物控制及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板栗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生态控制。
Title: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Chestnut - DB3311T 48-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48─2015《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是一项浙江省丽水市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生态学方法有效防控板栗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问题。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
标准要求在板栗园内建立长期的病虫害监测系统,包括定期巡查和定点观察。特别强调对栗实象甲、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例如,当春季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应密切注意栗实象甲成虫的出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产卵。
2. 生态调控措施
在生态调控方面,标准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来抑制栗实象甲的数量增长。同时,建议保留或种植一些蜜源植物以吸引益虫,形成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此外,还提出采用物理诱捕手段,比如设置黄色粘板捕捉蚜虫等害虫。
3. 化学防治原则
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化学药剂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安全间隔期后方可采收果实。
4. 土壤管理与肥培
强调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树体抗性。特别是在秋季采果后应及时补充基肥,促进翌年的健壮生长。同时提醒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枝叶徒长而降低抗病能力。
5. 采收后的处理
规定了采收后的果实必须经过严格的分级挑选,剔除受病虫侵害的产品。对于储存期间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则建议采用低温冷藏技术延缓病菌繁殖速度,保证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是对DB3311T 48─2015标准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实施科学合理的病虫害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