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区块链合约安全技术测评的术语和定义、测评要求、测评方法和测评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区块链合约的安全技术测评工作,为区块链合约开发、部署和运行提供安全指导。
Title:Blockchain Contract Security Techn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839-2020区块链合约安全技术测评标准》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性评估的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重点条款一:合约代码审查要求
该标准规定,合约代码必须经过全面的静态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语法检查、逻辑漏洞检测、未初始化变量使用等。特别强调要对递归调用、权限控制、溢出/下溢等常见高危点进行专项扫描。此外还要求开发者提交完整的注释文档,并提供详细的单元测试用例。
重点条款二:交易执行环境模拟
标准提出应构建接近真实生产环境的模拟器,用于测试合约在各种输入条件下的行为表现。这包括模拟不同版本的以太坊虚拟机(EVM)、设置不同的Gas限制以及模拟网络延迟等情况。目的是验证合约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与正确性。
重点条款三:安全编码规范
明确规定了智能合约开发过程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避免使用外部调用、尽量减少状态变量数量、合理设计事件日志等。同时对常见的不安全编程实践给出了明确禁止的要求,比如直接使用msg.sender作为唯一身份验证依据的做法被严格限制。
重点条款四:应急响应机制
要求所有部署上线的合约都必须具备完善的异常处理流程。当发生错误时能够及时终止相关操作并记录详细日志信息以便后续审计。此外还建议设立专门的安全监控平台,持续跟踪合约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可疑活动立即采取措施。
重点条款五:第三方工具集成
鼓励采用经过认证的专业化工具辅助开展安全测评工作。这些工具应当涵盖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模糊测试等多个维度,并且定期更新以应对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同时指出,在选择具体产品时需考量其兼容性、易用性及技术支持能力等因素。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上它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最终验收交付全过程中的诸多细节规定。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