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主要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的操作流程、原料选择、加工处理、青贮管理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主要农作物秸秆的青贮饲料生产与利用。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ilage of Major Crop Stra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73-2018《主要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操作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为指导主要农作物秸秆的青贮加工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青贮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玉米秸、水稻秸等主要农作物秸秆。例如,第4.1条提到“青贮原料应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和适宜的糖分含量”,这表明原料水分过低会影响乳酸菌发酵,过高则可能导致腐败菌滋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确保原料水分含量控制在60%-75%之间,同时检测其可溶性糖含量是否达到2%以上。
另外,关于青贮设施的建设,标准在第5.1条强调“青贮窖或青贮壕应选址于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并做好防渗漏处理”。这是因为如果青贮设施存在渗漏问题,会导致养分流失以及有害微生物繁殖,进而影响青贮饲料的质量。所以在建造时需采用防渗材料并定期检查维护。
此外,第6.2条提出“装填过程要均匀压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这是为了排除原料中的空气,创造厌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生长发酵。压实程度直接关系到青贮的成功率,不够紧密容易造成氧气残留,导致腐败菌活动;而过度压缩又可能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影响后续发酵效果。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青贮后的管理措施,在第7.1条中建议“青贮完成后应在7天内封顶密封,并保持表面平整光滑”。封顶密封不仅能够防止外界氧气进入,而且有助于维持内部稳定的发酵条件。同时,定期巡查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也是保证青贮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