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洋微藻饵料规模化培养的场地要求、设施设备、培养条件、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洋微藻饵料的规模化培养及其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Marine Microalgal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62-2018 海洋微藻饵料规模化培养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海洋微藻饵料培养的技术标准,该标准涵盖了从培养基配制到培养环境控制等多个环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培养基配制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比例。例如,氮源通常采用硝酸钠或尿素,磷源则多选用磷酸二氢钾。这些选择基于其在藻类生长中的重要作用:氮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元素,而磷则是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需根据目标藻种的需求调整微量元素的种类与浓度,以确保营养均衡。
培养条件控制
对于光照强度与时间的要求,标准建议采用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谱,并保持每天12至16小时的光照周期。温度控制范围为15°C至30°C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所培养藻种的最佳生长区间。pH值应维持在7.0至9.0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及酶活性。
设备与设施
培养容器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明度,以便于气体交换及光线穿透。同时要求配备搅拌装置防止细胞堆积并促进均匀混合。另外,为了保证水质清洁,所有接触水体的材料必须无毒无害且易于清洗消毒。
操作流程
在接种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无菌手套并使用无菌工具,避免污染源引入。定期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如叶绿素含量、细胞密度等,及时调整培养参数。当达到预定收获标准时,通过离心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分离出目标产物。
以上内容仅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