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人工育苗的场地与设施、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孵化、仔鱼培育、病害防治及苗种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银鲳的人工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Silver Pomfret (Pampus argente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60-2018银鲳人工育苗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宁波市针对银鲳人工育苗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进行深度解读:
一、亲鱼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指出亲鱼应选择体长在25厘米以上,体重300克以上的健康个体。要求亲鱼性腺发育良好,雌雄比例为1:1至1:1.5。亲鱼培育池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池底需铺设沙子或细石子,保持清洁。定期投喂新鲜小杂鱼,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7%。
二、孵化条件
标准规定孵化用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盐度范围为25‰-30‰。孵化池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水深保持在50厘米以上。孵化前需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孵化池进行消毒处理,浓度为20毫克/升,浸泡24小时后换水。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0粒/平方米以内,确保足够的溶氧量。
三、幼苗培育
幼苗培育期间,水温应维持在22℃-28℃范围内,盐度保持在28‰-32‰。培育池面积宜为10平方米以上,水深40厘米-60厘米。每日投喂轮虫等适口饵料,初期投喂量为每万尾幼苗每天50毫升,以后逐步增加到200毫升。每周更换三分之一的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四、病害防控
标准强调要严格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使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浓度分别为3%和20毫克/升。发现病害时要及时隔离病鱼,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氟苯尼考等,使用浓度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五、日常管理
要求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及幼苗活动情况。每两周检测一次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要做好养殖记录,包括投喂量、换水量、用药情况等信息,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