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梅重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主要有害生物及其防控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杨梅种植过程中重大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ajor Pests and Diseases in Waxberry (DB3302T 136-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36-2018《杨梅重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程》是浙江省针对杨梅种植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防治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杨梅重大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当首先通过农业措施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同时,在必要时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的防控手段。标准要求定期修剪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落叶落果,保持果园清洁卫生。此外还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提倡施用有机肥,并根据土壤状况调整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树势衰弱而增加病虫害风险。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是一种环保有效的策略。标准鼓励保护和发展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以及寄生蜂等有益生物群体。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等用于特定害虫的防控。
4. 化学防治
当其他方法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标准规定所选用的农药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频率施用,不得随意加大用量或缩短间隔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果实采收前一定时间内禁止喷洒任何可能残留于果实中的药物。
5. 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至关重要。标准建议设置固定观察点定期检查杨梅树健康状态,记录发病时间、部位及程度等情况;同时利用气象信息预测流行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6. 技术培训与指导
为了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正确执行,标准还提出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识别常见病虫害的能力以及掌握正确的治理技巧。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为种植户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
以上就是对DB3302/T 136-2018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