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芋艿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芋艿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aro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29-2018《芋艿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芋艿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芋艿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宁波市范围内芋艿的生产。
二、产地环境
芋艿种植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pH值以5.5-7.5为宜,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要求确保了芋艿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条件,避免因土壤问题影响产量和品质。
三、品种选择
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地方优良品种或通过审定的新品种。种子处理时要进行消毒和催芽,提高出苗率。这有助于保证品种的纯度和活力,为后续生长奠定基础。
四、播种育苗
播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播种密度控制在行距60cm,株距40cm左右。播种后覆土厚度约5cm,并保持土壤湿润。合理的播种密度和深度有利于植株均匀分布,促进光合作用。
五、田间管理
生长期要适时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遇干旱要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田间作业可以有效调控植株生长,防止徒长或早衰。
六、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地下害虫等。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通过有效的病虫害管理,降低损失风险。
七、采收与贮藏
芋艿一般在秋季地上部枯黄时采收,采收前一周停止浇水。采收后要分级包装,储存在通风干燥处,温度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80%-90%。正确的采收和妥善的贮藏能保持芋艿的新鲜度和商品价值。
八、质量安全
生产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种子来源、施肥用药记录等。上市产品要符合NY/T 744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完善的记录体系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以上内容涵盖了芋艿生产的关键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操作,可以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