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包心芥菜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包心芥菜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k Choi (Brassica rapa var. tsats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94—2019包心芥菜栽培技术规程》是宁波市地方标准,为包心芥菜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播种环节,规程明确指出应选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进行播种。这一时间段内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同时要求采用直播的方式,并且每亩地的播种量应在500克左右,这样可以确保有足够的植株密度来支持后期的包心形成。
其次,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建议施足基肥,每亩地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为基础肥料。追肥则需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定苗后,第二次是在包心初期。每次追肥时可使用尿素20公斤或相当量的氮肥产品,以促进叶片生长和包心发育。
再者,关于病虫害防治,规程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对于常见病害如霜霉病和黑斑病,规程推荐使用波尔多液或者甲基硫菌灵进行喷雾防治;而对于蚜虫等害虫,则可以采用吡虫啉类药剂进行喷洒处理。
最后,在采收时间的选择上,规程规定当植株达到商品成熟期时即可开始采收。通常情况下,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70-80天的时间。采收前一周停止用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以上是对《DB3302/T 194—2019包心芥菜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高包心芥菜的产量与质量,同时也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