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象山白鹅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种鹅的选择、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本文件适用于象山白鹅的繁育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Xiangshan White Goose - Part 2: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074.2-2018《象山白鹅 第2部分:繁育》是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规定了象山白鹅繁育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种鹅的选择
标准要求选择健康无病、体型匀称的种鹅作为繁殖群体。具体来说,公鹅应具备较强的交配能力,母鹅则需有良好的产蛋性能。此外,种鹅的年龄应在1-5岁之间,以确保其繁殖力处于最佳状态。
2. 种鹅的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标准强调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种鹅的营养需求。同时,种鹅舍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3. 人工授精技术
对于人工授精操作,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包括授精前的准备工作、授精器具的清洁与消毒、以及授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授精时应确保精液的新鲜度和活力,避免污染,提高受精率。
4. 孵化条件控制
在孵化环节,标准规定了孵化室的温度、湿度及翻蛋频率等参数。温度应维持在37.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同时,每天至少翻蛋4次,以保证胚胎均匀发育。
5. 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出生后,需及时移入保温箱内,温度初始设定为33-35℃,随后逐步降低。雏鹅的饲料应以易消化为主,初期可喂食浸泡过的碎米或专用饲料。同时,要保持环境清洁,预防疾病发生。
这些条文构成了象山白鹅繁育工作的基础框架,有助于提升种群质量和生产效率。严格执行该标准,能够有效促进象山白鹅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