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金丝猴监测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川金丝猴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工作及相关科研活动。
Title:Sichuan Golden Monkey Monitoring Technical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川金丝猴监测技术标准》(DB51/T 2735-2020)是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川金丝猴的野外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目的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川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布状况及其栖息地的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监测范围应覆盖所有已知的川金丝猴栖息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频率和内容。
监测方法
1. 样线调查法:规定了样线设置的原则,即样线长度一般为2公里至5公里,样线间距保持在1公里左右。要求调查人员沿样线步行观察并记录所见的金丝猴个体数、行为活动等信息。
2. 红外相机监测:建议布设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台至4台设备,安装高度约为离地面1米至1.5米之间。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应当按照统一格式填写记录表,包括日期、时间、地点坐标、天气状况等内容。数据分析时,需结合历史资料对比变化趋势,评估保护成效。同时强调了数据共享的重要性,鼓励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安全保障措施
考虑到野外工作的特殊性,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保障措施。要求所有参与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应急处理程序;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寒服、防水靴等;并事先了解当地环境条件及潜在危险因素。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川金丝猴监测技术标准》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指南,还注重整个过程中的细节把控,有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