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东白鹅人工孵化的场地要求、种蛋选择与处理、孵化设备、孵化条件及孵化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东白鹅的人工孵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Incubation of Zhe Dong White Goo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85-2018 浙东白鹅人工孵化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浙东白鹅人工孵化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蛋选择与管理
1. 种蛋来源:种蛋应来自健康无病的母鹅,且母鹅需经过科学饲养和管理。这一规定确保了种蛋的质量基础,避免因母体健康问题影响后代成长。
2. 种蛋采集时间:应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收集种蛋,并及时送入孵化室。这样可以保证种蛋的新鲜度,减少外界环境对种蛋的影响。
二、孵化条件控制
1. 温度控制:孵化初期(第1-7天)温度应保持在37.8℃左右;中期(第8-18天)降至37.5℃;后期(第19-28天)进一步降低至37.2℃。温度波动不得超过±0.2℃。精确的温度控制对于胚胎发育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孵化率及雏鹅质量。
2. 湿度管理:整个孵化过程湿度维持在55%-60%之间。适当的湿度有助于防止种蛋失水过多,同时也有利于胚胎正常呼吸。
三、翻蛋操作
每天需要翻蛋6次以上,每次翻转角度为90°。翻蛋能够使胚胎均匀受热,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粘连壳现象发生。
四、通风换气
根据孵化箱内二氧化碳浓度调整通风量,确保其不超过0.5%。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有效排除有害气体,提供充足氧气供给。
五、出雏管理
当雏鹅破壳率达到70%时开始检查并协助未完全破壳的个体完成出壳过程。此外,在出雏期间还需适当提高环境温度至38℃左右以帮助新生雏适应外界环境。
六、卫生防疫措施
在整个孵化流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清洁消毒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清洗设备、更换垫料等操作。这一步骤对于预防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3302/T 185-2018 浙东白鹅人工孵化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旨在提高浙东白鹅的人工孵化成功率以及后代品质。遵循这些标准不仅有利于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