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基本要求、改造流程、技术措施、效果评估及运行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32-2020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管理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标准适用于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明确指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共机构均需遵循此规范开展节能改造。
2. 节能改造原则
- 提出“经济性、实用性、可持续性”三大基本原则。要求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操作性和长远发展,确保改造后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3. 前期准备
- 在进行任何改造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能源审计和现状调查。这一步骤旨在准确掌握建筑物当前能耗水平及存在问题,为后续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4. 节能技术选择
- 强调应优先采用成熟可靠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措施。例如,对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的情况,推荐使用新型高效保温材料;对于照明系统,则建议推广LED灯具的应用。
5. 项目实施与验收
- 对于整个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做出了严格规定,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最终验收都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强调了施工单位资质审核以及监理单位的作用,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6. 后期维护管理
- 明确指出完成节能改造后的日常维护保养同样重要。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各项节能设施正常运转,并定期检查评估效果。
7. 监测与评价体系
- 建立健全能耗监测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建筑能耗情况。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衡量节能改造的实际成效。
以上是关于《DB4106T 32-2020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规范》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