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糯玉米青穗(棒)早春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鲜食糯玉米青穗(棒)的早春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Spring Cultivation of Fresh Edible Glutinous Corn (Green Ea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糯玉米青穗(棒)早春栽培技术规程(DB32/T 1356-2020)是江苏省针对鲜食糯玉米早春栽培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例如,苏玉糯2号、苏玉糯3号等品种适应性较强,适合早春栽培。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抗病性,在早春低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二、播种育苗
规程要求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处理,确保种子饱满无病虫害。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每穴播种2-3粒种子。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三、田间管理
规程强调要加强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间苗定苗:当幼苗长到4-5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1株。
2. 追肥浇水:根据玉米生长情况适时追肥,苗期以氮肥为主,拔节期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3. 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玉米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可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四、采收标准
规程规定鲜食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0-25天。此时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口感最佳。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玉米棒。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时进行预冷处理,尽快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保证产品质量。
五、质量要求
规程对鲜食糯玉米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感官指标要求玉米棒完整、色泽均匀、籽粒饱满;理化指标要求可溶性糖含量≥10%,直链淀粉含量≤2%;卫生指标要求不得检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情况。
六、贮藏运输
规程建议鲜食糯玉米应在0-4℃条件下短期贮藏,最长不超过7天。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损伤和温度波动,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以上是DB32/T 1356-2020鲜食糯玉米青穗(棒)早春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鲜食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