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地整治项目测量的基本要求、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权属调查与测绘、土方量测算及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土地整治项目的测量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869-2020《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土地整治项目中各类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以下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土地整治项目测量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范围和适用的具体工程类型,为相关测量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测量精度要求
对于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一规定确保了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统一管理和分析。
3. 控制测量
控制点布设应满足加密控制网的要求,且相邻控制点间距离不宜小于300米。在施工测量前,需完成控制测量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此条规定强调了控制测量的重要性及其质量控制流程。
4.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选用1:500或1:1000。地形图内容包括地物、地貌等要素,并要求反映土地整治前后变化情况。这项内容直接关系到后续规划设计的准确性。
5. 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的精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例如,在道路中心线放样时,其横向偏差不得超过±10厘米。对于建筑物基础轴线放样,则要求横向及纵向均不得超过±5厘米。这些具体数值体现了高标准的质量控制目标。
6. 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应在项目完工后及时开展,以全面反映工程实施效果。竣工图的比例尺通常也为1:500或1:1000,并需标注所有主要构筑物的位置、尺寸等信息。这项工作有助于后期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7. 数据成果提交
最终成果应包含纸质文档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纸质文档主要包括各类表格、图纸等;而电子文件则需按照规定格式存储于安全介质中。同时,还应对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妥善保存至少五年时间。
以上是对DB32/T 3869-2020《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