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老年助餐社会餐桌的基本要求、运营管理、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及监督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社会餐桌运营机构及相关单位。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ocial Dining Tables for Elderly Me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X6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新的《老年助餐社会餐桌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TPDZL 00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规范》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其中“食品留样管理制度”的更新尤为值得关注。
在原版标准中,对于食品留样的规定较为笼统,仅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对每餐次、每个品种的食品成品进行留样,并且留样量不少于100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执行细节和技术指导,部分机构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食品留样工作,导致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相比之下,新版《规范》对此作出了更加细化的规定:首先明确了留样的具体位置应为专用冷藏设施内,温度控制在0℃至8℃之间;其次增加了留样时间的要求,即从食品加工完成到开始食用前至少保留48小时;最后还特别强调了留样记录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留样日期、时间、品种名称、数量等信息都必须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
那么如何有效应用这一条文呢?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各助餐点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小型冰箱作为专用留样设备,并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地维持低温环境。其次,在日常管理上,应当指定专人负责食品留样工作,确保每餐次都有人及时取样、妥善存放以及填写相关台账。此外,还应该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对食品留样制度的认识水平和执行力,从而真正将这项措施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规范》中关于食品留样管理的新规定不仅提升了可操作性,也为保障老年人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各相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这一环节,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