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作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旱作条件下春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of Spring Corn under Dry Farming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240-2020《旱作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旱作春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机械化生产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整地作业要求:标准指出,整地应达到“平整、松软、无杂物”的状态。这意味着在播种前,田间需经过深翻或旋耕处理,确保土壤疏松且没有大的石块或其他障碍物。这样可以为种子提供良好的萌发环境,并有利于后续的机械化种植操作。
2. 播种技术要点:规定了播种深度应在3-5厘米之间,行距控制在60±5厘米范围内。这样的设置既保证了种子能够充分吸水发芽,又便于机械收获时减少损伤率。同时强调了播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以实现最佳产量。
3. 施肥管理: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在基肥施用上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比例为1:1左右。追肥则需结合苗情适时进行,通常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在拔节期,第二次在抽雄期前后。这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4. 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倡使用生物防治为主导的方式,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则严格限制其种类和用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还提到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5. 收获时间选择:当籽粒含水量降至25%以下时即可开始机械收获。此时收获不仅效率高,而且损失率低,还能有效保存营养成分。需要注意的是,在极端天气来临之前应及时组织抢收,防止因自然灾害导致减产。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部分重要内容,实际上整个标准涵盖了从播种前准备到收获后的全过程管理细则。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现代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