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反恐怖防范中无人机阻断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重要目标、重点区域的反恐怖防范无人机阻断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
Title: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Management - UAV Jamm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04—2020《反恐怖防范管理 无人机阻断系统》是广州市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无人机阻断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无人机阻断系统”的概念,即通过干扰、压制或控制等方式,阻止未经授权的无人机在特定区域飞行的设备或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无人机阻断系统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即保障特定区域的安全,防止非法无人机活动带来的威胁。
基本要求
标准指出,无人机阻断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这意味着,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性能,还要确保不会对周围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同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使用环境。
技术要求
在技术要求部分,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频率范围:无人机阻断系统的工作频率应当覆盖常见民用无人机使用的频段(如2.4GHz和5.8GHz)。这确保了系统可以有效应对大多数类型的无人机。
- 最大输出功率:对于发射功率有明确限制,以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具体数值需参照最新版标准中的具体规定。
- 干扰效果:要求系统能够在一定距离内有效地中断无人机与遥控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使无人机进入安全模式或者直接降落。
试验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标准还提供了详细的试验方法指导。例如,在测试干扰效果时,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无人机操作情况来评估系统的表现;而在检查电磁兼容性方面,则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程序来进行测试。
检验规则
关于产品的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也有明确规定。每台出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只有当所有项目均合格后才能允许上市销售。而对于批量生产的批次,则需定期抽取样品进行更全面的型式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最后,标准还对产品的标识方式、外包装材料的选择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出了说明。这些细节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方面却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反恐怖防范管理 无人机阻断系统》(DB4401T 104—2020)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南,也为用户选购合适的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加完善的标准出台,进一步推动该领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