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栽技术、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储藏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优良食味晚粳稻的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Late Japonica Rice with Excellent Flavo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864-2020《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晚粳稻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优良食味晚粳稻的品种选择、育秧、机械插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旨在提高晚粳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要求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食味晚粳稻品种,并且这些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例如,南粳9108、南粳5055等品种因其良好的食味品质和较高的产量水平被广泛推荐使用。
育秧阶段强调采用工厂化育秧方式,以确保秧苗整齐一致。工厂化育秧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通常采用软盘育秧技术。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播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200克左右,播种后要保持床土湿润并适当通风换气。
机械插秧部分规定了插秧机的作业速度、行距和株距等参数。插秧时行距一般设定为3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调整,通常为14-16厘米。插秧深度应控制在2厘米左右,以保证秧苗能够迅速返青分蘖。同时,插秧作业要避开大风大雨天气,以免影响成活率。
田间管理中特别提到水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蘖期要实行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发生;拔节孕穗期则需深水灌溉,防止倒伏;抽穗结实期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籽粒充实。此外,还应注意合理施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氮磷钾比例适当,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贪青晚熟。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农业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物理措施如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捕等;化学措施则是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风险。
收获时期的选择也很关键,应在90%以上的稻谷籽粒达到完熟期时进行收割。机械化收获可以选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时要调整好割台高度和脱粒间隙,降低损失率。收获后的稻谷要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以下,防止霉变。
总之,DB32/T 3864-2020标准从多个环节规范了优良食味晚粳稻的机械化生产流程,有助于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同时保障稻米的品质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