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构树组织培养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及移栽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构树的组织培养繁殖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ee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Tissue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855—2020 构树组织培养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构树组织培养的技术流程。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构树组织培养的术语和定义、材料选择、培养基制备、接种操作、继代培养以及移栽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适用于构树的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存。
材料选择
在“4.1 材料选择”中提到,“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这意味着外植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培养的成功率,因此需要严格挑选健康的植株材料。
培养基制备
根据“5.2 培养基制备”,MS基本培养基是常用的配方之一,同时需添加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苄氨基嘌呤)和NAA(萘乙酸)。例如,在诱导芽分化时,推荐使用的6-BA浓度为1.0mg/L,NAA浓度为0.1mg/L。这有助于促进细胞分裂与生长。
接种操作
在“6.1 接种操作”部分指出,“接种前应对所有器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并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无菌。”此外,对于外植体的消毒也有明确步骤:先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三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微生物污染。
继代培养
关于“7.1 继代培养周期”,建议每隔28天进行一次继代,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培养瓶内的情况,一旦发现污染或退化现象应及时剔除。
移栽管理
最后,在“8.1 移栽管理”中强调,“当幼苗长至3-5厘米且具有明显根系时即可移栽。”移栽前还需对土壤进行适当消毒处理,并给予充足的光照条件,帮助幼苗适应自然环境。
以上内容是对《DB32/T 3855—2020 构树组织培养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提高构树组织培养的成功率,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