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州市传染病病原体反恐怖防范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体系、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内涉及传染病病原体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
Title: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Management - Part 36: Infectious Disease Pathog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0.36—2020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36部分:传染病病原体》是广州市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传染病病原体的反恐防范管理工作,保障公共安全。以下选取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和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涉及传染病病原体的单位和个人。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确保所有相关主体都能遵循统一的管理要求。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反恐怖防范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分工。例如,单位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反恐怖防范工作,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这一规定有助于形成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三、日常防范措施
标准对传染病病原体的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储存设施需具备防盗、防火、防泄漏等功能;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原体被非法获取的风险。
四、应急处置预案
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突发事件的报告流程、现场处置程序、人员疏散方案等。通过实战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五、培训与宣传
标准强调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普及反恐怖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同时鼓励向社会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此举有利于构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六、监督检查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将依法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罚。这种外部监督机制为标准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DB4401/T 10.36—2020》是一部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传染病病原体领域的反恐怖防范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