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作业流程、质量控制、监督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管理活动,其他相关领域的信息采集可参照执行。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arket-oriente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管理规范》(DB3301/T 0159-2018)是杭州市针对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服务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标准明确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等核心概念。例如,“信息采集”被定义为通过人工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获取城市管理问题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信息采集的手段和目的,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础。
二、组织管理要求
标准规定了信息采集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企业资质、专业人员配备等。特别强调了从业人员需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这有助于确保信息采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三、作业流程与质量控制
在作业流程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从任务接收、现场采集到结果提交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环节则提出了数据准确率、及时率等具体指标,并要求建立质量检查机制。这些规定保证了信息采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绩效考核与评估
标准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考核内容涵盖工作量、工作效率等多个维度。同时指出考核结果应作为支付费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励信息采集单位提高服务水平。
五、安全保障措施
考虑到信息采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安全教育、设备维护保养等内容。这对于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六、档案管理规定
最后,标准还对信息采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档资料提出了管理要求。要求按照统一格式归档保存,并定期备份以防止丢失。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管理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推进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