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与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Ecological Riv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0256-2018《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管理规范》是一项为指导杭州市城市生态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总体要求
本条明确了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自然属性,避免过度人工化改造。例如,在河道两岸植被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本地物种,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并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5.1 河道形态与水文特征
这一部分特别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河道形态设计来维持或改善水文条件。比如,采用蜿蜒曲折的河道形式可以增加水流的滞留时间,有助于污染物的自然降解。同时,合理设置浅滩、深潭等微地形结构,不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还能增强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
6.2 生态护岸建设
生态护岸是生态河道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护岸材料应当具有透水性,并且能够支持植物生长。例如,使用生态袋或者预制混凝土块作为护岸材料,既能保证结构稳定性,又能促进植被覆盖。此外,护岸的设计还需考虑到洪水期间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
7.1 水质监测与维护
为了保障河道水质,标准提出了定期监测的要求,并建议建立预警机制。这包括但不限于对主要污染指标如氨氮、总磷等的持续监控。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调整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等,以防止问题扩大化。
9.1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被列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开展环境教育等方式提高市民对生态河道的认识和支持度,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具体实施时,可设立志愿者服务队,鼓励居民参与到日常巡查、清洁工作中来。
以上只是对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全面理解和应用该标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