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的分类、编码、几何表达、属性结构及精度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地形基础要素数据的生产、管理与应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Basic Data Elements of Topographic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6/T 1006-202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地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数据分类与编码
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地形基础要素的数据分类体系,将要素分为地物、地貌和注记三大类,并赋予了唯一的编码规则。例如,地物类编码以“1”开头,其中建筑物的编码为“1100”。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和高效检索。
地形图精度要求
在地形图精度方面,标准规定了平面位置误差和高程误差的具体限值。对于1:500比例尺地形图,平面位置误差不得超过±0.15米,高程误差不得超过±0.10米。这些精度要求确保了地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满足了大多数工程测量的需求。
数据交换格式
为了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标准推荐使用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作为数据交换格式。GML是一种基于XML的语言,能够描述地理空间信息,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使得数据交换更加灵活便捷。
质量控制
标准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从数据采集到成果交付全过程的质量检查流程。包括对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进行验证,以及对最终成果的逻辑性和几何准确性进行审核。这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了数据的高质量。
应用案例分析
标准还列举了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路线设计等。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依据标准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标准。
以上是对DB3206/T 1006-2020中一些核心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