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白芸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小白芸豆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mall White Bea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766—2020《小白芸豆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黑龙江省小白芸豆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解读: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例如,推荐使用龙芸豆1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有助于确保种植的小白芸豆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播种环节,标准建议采用机械精量播种的方式,以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具体要求包括播种深度控制在5-7厘米之间,每公顷播种量为60-80公斤,行距保持在50-60厘米左右。这样的播种参数能够保证幼苗整齐出土,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肥料施用方面,强调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通常每公顷需施入有机肥不少于30吨,同时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在生育期间可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料,但要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苗现象。
病虫害防治是小白芸豆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等方式减少病源基数;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喷洒针对性药剂,常用药剂有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等,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制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此外,还应关注收获时机的选择。一般当主茎上的荚果有2/3以上变为黄褐色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需及时晾晒脱粒,确保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才能入库保存,防止霉变。
这些条文内容构成了小白芸豆标准化生产的完整体系,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