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子集约化育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茄子集约化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entralized Eggplant Seedlin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茄子集约化育苗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DB1407T 023-2020《茄子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种子处理。规程指出,在播种前应进行温汤浸种或药剂消毒处理。例如温汤浸种要求将种子置于50℃至55℃的热水中浸泡15至20分钟,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室温。此步骤能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高发芽率。
其次,育苗环境控制至关重要。规程强调育苗棚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和通风条件。具体而言,育苗初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8℃;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维持在20℃至25℃,夜间保持在15℃左右。湿度管理方面,出苗前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至70%,出苗后逐渐减少至50%左右,以避免徒长。
再者,肥水管理也有明确规范。规程建议采用滴灌方式供水,每次灌溉量不宜过多,确保基质湿润但不积水。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苗期每7天施一次稀薄液肥,浓度控制在0.2%以内,注意氮磷钾比例均衡。
最后,病虫害防治不可忽视。规程提倡采取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比如利用防虫网覆盖育苗棚,悬挂黄板诱杀害虫;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以上是对DB1407T 023-2020中若干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