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罗氏沼虾双顺反子病毒-1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处理、核酸提取、PCR扩增及结果分析。本文件适用于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双顺反子病毒-1的监测与诊断。
Title:Detection Procedure for Dicistronic Virus 1 i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罗氏沼虾双顺反子病毒-1检测规程(DB33/T 2287-2020)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罗氏沼虾养殖中该病毒的检测工作。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规程明确指出,样品应从健康状况良好的罗氏沼虾中采集,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采集部位包括肝脏、血液和肌肉组织。采集后需立即置于冰上或使用液氮快速冷冻保存,以防止样本降解。这一要求旨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样本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的成功率。
核酸提取
核酸提取是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规程推荐使用商业化试剂盒进行RNA提取,并强调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外源性污染。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不同来源的样本可能需要调整提取参数,比如增加裂解时间或提高洗脱温度等,以获得最佳的提取效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被指定为主要的检测方法。规程详细描述了反应体系的组成及反应条件设置,如引物浓度、探针设计以及退火温度等。同时,规程还要求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以验证试剂的有效性和实验的可靠性。在数据分析阶段,则需根据Ct值判断是否为阳性,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病毒载量。
结果分析与报告
规程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做出了明确规定:当Ct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判定为阳性;若高于此阈值且重复实验仍无法检出,则视为阴性。此外,还建议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结合,综合评估罗氏沼虾感染情况。最后,所有检测记录均需完整保存至少两年,便于追溯检查。
以上是对DB33/T 2287-2020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更好地保护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