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应急管理信息化业务软件系统在安全设计方面的要求,包括总体安全设计、应用安全设计、数据安全设计、接口安全设计以及安全审计与监控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山西省内应急管理信息化业务软件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开发。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2241-2020《应急管理信息化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是山西省地方标准,为保障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详细指导。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安全需求分析(5.1)
本条款强调在系统开发初期就要进行全面的安全需求分析。要求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威胁和脆弱性。例如,对于灾害预警系统,需考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各环节的安全性。应采用威胁建模技术如STRIDE模型,从欺骗、篡改、抵赖等方面全面分析潜在风险。
二、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6.3)
该部分规定了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机制。建议采用多因素认证(MFA)方法,至少包括密码和动态口令两种方式。同时,要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RBAC),根据用户职责划分权限等级。对于敏感操作如系统配置变更,还需实施二次授权机制。此外,要定期审查用户权限分配情况,确保最小化授权原则得到落实。
三、数据安全保护(7.2)
针对应急管理数据的重要性,本条款提出了具体的数据保护措施。要求采用加密算法对静态数据进行保护,推荐使用AES-256位加密标准。对于传输中的数据,必须通过TLS/SSL协议进行加密通信。同时,要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灾难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关键业务数据。还应设置数据访问审计日志,记录所有数据操作行为以便追踪溯源。
四、应急响应与恢复能力(8.2)
此条款关注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常见故障场景如网络中断、服务器宕机等。应配备必要的冗余设备,实现快速切换以减少停机时间。同时,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完善。还应建立灾备中心,确保重要数据和服务能够在异地得到妥善保存。
五、安全运维管理(9.1)
本条款强调持续的安全运维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需要配置专业的安全运维团队,负责日常监控、漏洞修复等工作。建议引入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还需建立安全事件报告机制,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上报处理。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深入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要求,确保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