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蛋白粉中粗蛋白的掺伪鉴别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检测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玉米蛋白粉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控与掺伪识别。
Title:Corn Protein Powder -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rude Prote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94-2020《玉米蛋白粉中粗蛋白的掺伪鉴别方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检测玉米蛋白粉中是否存在掺假行为的地方标准。该标准适用于玉米蛋白粉产品,通过检测粗蛋白含量及相关指标来判断其是否被掺入其他物质。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即本标准适用于以玉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玉米蛋白粉产品的粗蛋白掺伪鉴别。这表明该标准仅限于玉米蛋白粉这一特定产品类型,并不涵盖其他类型的蛋白质粉或混合物。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这些引用文件为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玉米蛋白粉”、“粗蛋白”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玉米蛋白粉”是指由玉米加工过程中提取出来的富含蛋白质的产品;而“粗蛋白”则是指样品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以及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技术要求
1. 外观与性状:正常情况下,玉米蛋白粉应呈现均匀一致的颜色,无结块现象。
2. 水分含量:规定了水分的最大允许值,通常不超过某个百分比(具体数值需查阅原文)。
3. 灰分含量:同样设定了上限值,用以评估原材料质量和生产过程控制情况。
4. 粗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或其他认可的方法测量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并将其结果与预期值对比分析。
掺伪鉴别方法
- 感官检查:通过观察颜色、形状等特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 化学分析:利用物理化学手段进一步确认成分组成。
- 仪器分析: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现代化设备精确测定各组分比例。
- 微生物检验:检查是否有超标有害菌群存在。
结论判定
根据上述各项指标的实际测量结果,结合经验判断得出最终结论。如果发现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可认定该批产品存在掺伪嫌疑。
以上内容基于DB22/T 294-2020标准编制而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