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赤眼蜂混合释放技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水稻种植区采用赤眼蜂混合释放技术进行二化螟害虫的生物防治。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Stem Borer by Mixed Release of Trichogramma in Jili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生物防治手段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赤眼蜂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释放的赤眼蜂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的健康种群。具体要求包括:
- 寄主适应性:赤眼蜂应能有效寄生二化螟卵块。
- 存活率:在运输和释放过程中,赤眼蜂的存活率不得低于95%。
- 繁殖能力:释放前需确保赤眼蜂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以保证其在田间的持续作用。
2. 释放时间与方法
为了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标准对赤眼蜂的释放时间和方法做出了明确规定:
- 最佳释放期:应在二化螟产卵初期至高峰期之间进行释放,通常为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初。
- 释放方式:采用悬挂法或地面撒播法。悬挂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稻田,每亩悬挂3-5个蜂卡;地面撒播法则适合小面积田块,每平方米撒播5000头赤眼蜂。
3. 田间管理与监测
标准强调了田间管理和监测的重要性,以评估防治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
- 田间观察:定期检查稻田内二化螟卵块的寄生情况,记录赤眼蜂的活动频率。
- 防治效果评估:根据田间调查数据,评估赤眼蜂对二化螟的寄生率,当寄生率达到70%以上时,可认为防治效果良好。
4. 安全操作与环境保护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
-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赤眼蜂。
- 环境影响:确保释放过程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保护非目标昆虫和植物。
通过遵循这些条文,可以有效地利用赤眼蜂这一自然天敌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