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载白僵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使用载白僵菌赤眼蜂进行玉米螟生物防治的生产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Corn Borer Using Beauveria Bassiana-Infected Trichogram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191-2020《载白僵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利用生物防治手段防控玉米螟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玉米主产区采用白僵菌和赤眼蜂联合防治玉米螟的田间操作。这明确了该规程的地域性和针对性,确保技术措施符合当地生态条件。
二、术语和定义
1. 玉米螟:指危害玉米植株的主要害虫之一。
2.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病原体,能有效感染并杀死玉米螟幼虫。
3. 赤眼蜂: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专门寄生于玉米螟卵中。
三、防治策略
1. 防治适期:当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初期是最佳防治时间。此时玉米螟正处于卵孵化高峰期,白僵菌孢子和赤眼蜂释放后能迅速发挥作用。
2. 防治指标:当百株玉米有卵块超过50个时启动防治。这一标准能够准确反映田间虫口密度,避免盲目用药。
四、菌剂与蜂卡使用
1. 白僵菌制剂:应选用高浓度、高质量的产品,每公顷用量不少于60kg。施用前需进行活菌数检测,确保效果。
2. 赤眼蜂卡:每公顷设置不少于15万头赤眼蜂。释放时要避开强光直射,选择早晚温度较低时段进行。
五、田间管理
1. 田间调查:在防治前后分别开展虫情调查,掌握防治效果。调查方法包括剥查玉米心叶、检查叶片上的虫害斑点等。
2. 施药方式:可采用无人机喷洒或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确保菌剂覆盖全面。
六、注意事项
1. 避免与化学农药混用,以免影响生物制剂活性。
2. 施用后7天内不宜灌溉,防止雨水冲刷降低药效。
3. 不同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防治时间和剂量,但必须遵循科学试验数据支持的原则。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规程强调了精准防控的理念,注重生物防治与田间管理相结合,旨在实现经济、环保和高效的玉米螟防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