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设施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监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山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
Title:Mountain Tourism - Part 13: Guidelines for Public Services of Destination C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01.13-2020山地旅游第13部分:目的地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指南》是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山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服务设施配置
根据标准要求,目的地城市应当合理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例如,规定旅游集散中心应位于交通便利的位置,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行李寄存、票务服务、信息咨询等多项功能。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机场、火车站还是主要景点附近,都应设有能够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服务点,确保信息畅通和出行便捷。
二、信息咨询服务
标准强调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指出各服务网点需配备专业人员或智能设备,为游客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这不仅包括常规的景点介绍、线路推荐,还涵盖天气预报、紧急救援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要求信息更新及时有效,避免因信息滞后给游客带来不便。比如,在节假日期间,若某景区客流量达到饱和状态,则应及时告知潜在访客并引导其选择其他游览路线。
三、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底线。本部分明确指出,目的地城市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及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此外,对于高风险活动项目如攀岩、漂流等,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严格把控准入门槛,确保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
四、无障碍设施建设
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指南》特别提出要完善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具体而言,所有公共区域均需设置轮椅通道、盲道标识以及其他辅助工具,方便残障人士自由行动。另外,针对老年人群,可增设休息座椅、放大镜等人性化设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五、环境卫生管理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指南》要求加强对景区内外环境卫生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道路整洁、绿化美观。特别是在人流密集时段,需增派清洁人员加大清扫力度,防止垃圾堆积影响市容形象。同时,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垃圾桶等设施,倡导绿色低碳理念。
综上所述,《DB52/T 1401.13-2020山地旅游第13部分:目的地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指南》从多个维度对山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规定既体现了行业发展趋势,也为地方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落实,共同推动山地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