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种子和种苗处理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辣椒种植过程中种子和种苗的病虫害防治处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Chili Seed and Seedling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0T 125-2020《辣椒种子种苗处理防治病虫害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忻州市发布的关于辣椒种植过程中种子和种苗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种子处理”、“种苗处理”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这对于确保行业内对同一概念的理解一致至关重要。例如,“种子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善种子质量,提高其发芽率和抗逆性的过程。
种子处理技术要求
1. 温汤浸种:规定了水温为50℃至55℃,时间为10分钟至15分钟。此方法能够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同时不会损伤种子内部结构。
2. 药剂拌种:推荐使用特定浓度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进行拌种处理。这些药剂能进一步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体数量,保障幼苗健康生长。
种苗处理技术要求
1. 消毒处理:强调了种苗移栽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次氯酸钠喷洒。这一步骤可以有效预防种苗带入田间的病害传播。
2. 环境调控:建议保持育苗温室内的温度在20℃到25℃之间,湿度控制在70%左右。适宜的小气候条件有助于增强种苗自身的抵抗力。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提倡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土壤病害积累。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也是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之一。
2. 生物防治: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等害虫的数量。此外,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也能抑制土传病害的发展。
3.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达到一定危害程度时,可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雾作业。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解读,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遵循本标准不仅有利于提升辣椒产量与品质,还能促进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