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置的基本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后期处理及评估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各类旅游景区的医疗救助应急处置工作。
Title: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Rescue Emergency Response in Tourist Attra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0T 112—2020《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置要求》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旅游景区在面对游客突发健康问题时的医疗救助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应急组织体系建立
标准要求旅游景区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并确保通讯畅通。具体来说,景区应当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同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在接到紧急求助后,指挥中心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救援行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急救设施与药品配置
根据标准规定,旅游景区必须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必要的急救设施和药品。这意味着每个热门景点都应设有急救站或点,并储备足够的氧气瓶、担架等基础医疗用品以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物等。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这些物资的有效期,及时更新补充,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
三、信息报告机制
对于任何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景区工作人员都有责任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标准特别强调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比如,当发现有游客出现严重疾病症状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简明扼要地描述患者状况、所在位置等关键信息,以便专业救护团队尽快到达现场实施救助。
四、心理安抚服务
考虑到意外事故往往会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本标准还提出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服务。景区可以聘请心理咨询师参与应急处理过程,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帮助伤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以上就是对DB1410T 112—2020《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置要求》中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各景区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为广大游客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