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传染病防控中人员健康码的管理要求、赋码规则、数据管理、应用场景及安全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传染病防控期间对人员健康码的管理与使用。
Title: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ersonal Health Codes (T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C6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12T 19-2020 传染病防控 人员健康码管理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健康码的科学管理助力传染病防控。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健康码、风险等级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健康码”被定义为基于个人健康信息生成的标识码,用于反映持码人的健康状况及疫情接触史。“风险等级”则指根据地区疫情发展情况划分的不同等级,分为高、中、低三类。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统一标准。
二、健康码的分类与颜色标识
健康码分为绿码、黄码和红码三种类型。绿色代表无异常或已解除隔离观察;黄色表示需关注,可能存在一定风险;红色意味着存在较高感染风险,应立即采取管控措施。这种分类方式简单直观,便于公众理解和执行。
三、信息采集要求
标准强调了个人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必要性和最小化原则。采集的信息仅限于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近期行程记录。所有数据处理活动均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四、赋码规则
赋码依据主要包括个人健康申报情况、核酸检测结果、疫苗接种记录及旅行史等多个维度。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系统会自动赋予相应颜色标识,并及时更新状态。此外,还规定了特殊情况下人工复核机制,以保障赋码准确性。
五、动态调整机制
健康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最新疫情防控形势和个人行为变化实时更新。一旦发现新增确诊病例或密切接触者,相关部门将迅速启动核查程序,必要时重新评估并调整码色。
六、应用场景
健康码不仅限于公共场所出入管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跨区域流动环节,各省市间需建立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测。
七、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机构应当加强对健康码使用情况的监督巡查,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秩序。对于违规操作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应急处置预案
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照既定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暂停非必要活动、强化重点场所管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等方面内容。
九、培训教育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码管理制度的认知度和支持力度,建议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培训课程,普及相关知识技能,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十、附则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试行期两年。期间将根据实践效果不断优化完善细则条款,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同时提醒使用者务必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