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原则、程序、资料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Title:Norm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Diagnosis and Appraisal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26-2020《职业病诊断鉴定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对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活动。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地域范围和对象,确保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职业病、职业史、接触史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一定义为准确判断是否属于职业病提供了依据。
三、诊断机构要求
标准规定了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比如,诊断机构至少应有两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并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这些要求保障了诊断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四、诊断程序
标准详细描述了职业病诊断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资料审查、现场调查、医学检查等环节。特别强调了对劳动者职业史和接触史的全面了解,以及必要时进行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五、鉴定程序
对于需要进一步鉴定的职业病案例,标准明确了鉴定委员会的组成、鉴定会议的召开及鉴定意见的形成过程。规定鉴定委员会成员不得少于五人,并实行回避制度。这些措施保证了鉴定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六、法律责任
标准还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未按规定开展职业病诊断或鉴定工作的机构和个人,将受到警告、罚款甚至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这有助于维护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七、附录部分
附录中提供了职业病诊断表、鉴定申请表等多种实用表格样本,便于实际操作中使用。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常见职业病的诊断标准,为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DB31/T 1226-2020《职业病诊断鉴定规范》从多个层面规范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