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梨形虫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从事牦牛养殖、疫病防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ileriosis in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3T 31-2019《牦牛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当地牦牛养殖业科学防控牦牛梨形虫病。这项疾病由梨形虫引起,对牦牛健康危害极大。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明确指出牦牛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属等梨形虫寄生于牦牛红细胞内引发的传染病。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基础。
2. 【预防措施】强调要定期开展牦牛群体健康检查,尤其是血样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源。同时要求加强牧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环境,避免蜱虫滋生。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应重点做好灭蜱工作,降低传播风险。
3. 【诊断方法】规定采用显微镜观察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PCR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诊。其中显微镜观察法操作简便但敏感性较低;ELISA可提高检测效率;而PCR则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
4. 【治疗方案】推荐使用三氮脒类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与疗程。对于重症病例还需配合支持疗法如输血等综合治疗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牦牛反应情况,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5. 【疫苗接种】提倡利用本地分离株制备疫苗并进行免疫接种实验研究,以期开发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高效疫苗产品。这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疾病流行,还能减少化学药品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6. 【人员培训】要求各级兽医技术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共同提高整体防控水平。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保障牦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