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笋富硒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硒肥施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芦笋的富硒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Asparagu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23-2020《芦笋富硒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芦笋的富硒栽培技术流程。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择种植地块时,应确保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未受到污染。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并且要求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以确保硒元素含量符合富硒农产品的要求。
其次,关于品种的选择,规程推荐使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同时,种子处理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包括晒种和消毒,这有助于提高发芽率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第三部分涉及整地施肥工作。标准指出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其中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为1:1左右。此外还需注意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保持在1.2米左右,株距则为0.4米。
第四章讲述了田间管理措施。包括适时浇水灌溉、定期除草松土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对于水分管理,规程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养分流失。而在病虫害防控上,则提倡物理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
第五章专门讨论了富硒肥料的应用。根据标准规定,富硒叶面肥应在芦笋生长中期开始喷施,每隔7到10天一次,连续喷洒3到4次即可。每次喷施量控制在每亩50毫升左右,并且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操作。
最后,在采收阶段也有严格的规定。芦笋的最佳采摘时间为清晨或者傍晚,此时植株水分充足,品质最佳。采收后要及时整理分级包装,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
以上是对DB36/T 1323-2020《芦笋富硒栽培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